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融媒财经 > 每日财经要闻
投稿

前海加大对港合作 或针对港资调整土地出让方式

2013-12-25 16:00:16 来源: 作者: 责任编辑: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前海合作区决意在更大程度上推进与香港合作。

12月4日,在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前海合作区临近一周年之际,前海管理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副局长何子军透露,前海将专门制定一个针对香港的前海深港合作方案。

“在前海的层面上,制定一个前海深港合作的方案,也就是希望和香港进行全方位的合作。”何子军表示,该方案将考虑引进香港官员或知名人士到前海任职,打造专门针对香港的产业聚集中心,或针对香港企业到前海投资调整土地出让方式等。

定位于粤港澳现代服务业合作平台的前海,如今距国务院批复成立已经三年有余。但在推进香港企业认同、进驻前海这项工作上,前海似乎仍有不少需要努力的地方。

截至目前,前海合作区内注册企业共计2642家,注册金额合计2051亿元人民币,其中港资企业约占比5.78%,注册总额143.17亿元。而按照前海管理局设定的目标,港资企业应该占到前海注册企业数的三分之一。

“深港合作是前海最重要的发展因素、力量之一,我们非常看重深港合作。”何子军表示,围绕深港合作的命题,前海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但仍需时间去推进尚未完成的工作。

“前海版”深港合作

据何子军透露,前海层面推进与香港合作的方案已经在酝酿之中,涉及的也是前海管理局决策后实施的内容。其中有些措施,在前海管理局各部门中,已经计划开始试行了。

譬如,在引进香港官员和知名人士到前海任职这一块,前海管理局已经有了具体动作。前海管理局规划建设处处长胡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海已经与香港发展局建立了联系会议制度,希望通过香港发展局协调香港路政处等部门,派遣人员到前海短期工作三到六个月,参与前海规划建设的具体工作。

为此,前海管理局与香港方面在联席会议下成立的规划小组,已经开始常态化运作。

而在打造深港合作产业聚集基地,搭建合作平台上,前海也有了具体打算。在12月7日,前海合作局将举办深港创新创业基地的启动仪式,前海管理局打算拿出4万平方米的物业,建设一个深港青年创业基地,并在考虑设立基金支持香港青年来前海创业。

不过,即便已有强烈推进深港合作的意愿,前海也在“检讨”此前两次土地出让的结果。

11月27日,前海第二次卖地,推出两块商业性办公用地,面积分别为12746.66平方米和4223.5平方米。这次出让,前海设置的前置条件是必须在前海注册,但其母公司(或其实际控制人)须为在香港注册的企业,这被解读为“只对香港企业开放”的条件。

经过激烈的竞拍,最终前海世茂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和深圳市香江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分别以24.33亿元、16.3亿元竞得两宗土地的使用权,土地使用年期均为40年。但这两家公司的母公司虽在香港注册,但却并非是香港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

而在此前第一次土地出让中,香港本土企业集体缺席,最终拍得三宗地块的是卓越地产和华润置地

在第二次出让土地之后,前海管理局到香港进行调研,甚至对单个港资大企业一对一接洽,并委托一家香港企业就前海土地开发的规模、方式等进行研究,以探索如何更好得与香港企业接轨。

胡灿透露,前海管理局计划在明年1月份之前,专门推出面向香港企业的土地安排,规模在6到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在40万平方米至60万平方米,并会结合前期调研的情况,采用香港企业更能接受的方式进行土地出让。

港企期待政策落地

针对香港本土企业对前海投资的谨慎态度,前海管理局也有反思。

何子军表示,前海管理局希望在用地方面,拿出相当大部分给香港企业主导开发建设,但客观上,一些因素影响了香港企业目前投资前海的积极性。

在香港企业考虑的众多因素中,首当其冲的便是前海优惠政策落地情况,尤其是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的问题。

何子军介绍,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部委在考虑时必须综合考虑全国的情况。具体到前海,因为前海定位于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因而注册企业的经营范围需要是在发改委核定范围内的服务业,优惠目录要在此中产生。

前海管理局秘书处处长王锦侠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针对产业优惠目录的制定,各部委还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但已经进入最后阶段。

前海也试图从构建与香港对接的体制上,促进香港企业来前海投资。譬如土地出让,很多香港企业希望土地拍卖能提前半年预告,企业可以对项目做充分的投资预估;或者出让土地适当放弃连片开发的模式,因为香港企业更喜欢小地块的竞拍。

不过,另一项制约香港本土企业来前海投资的因素,是香港本土企业对前海发展的预期与中资背景的企业“完全不一样”。香港本土企业在投资时更加理性,需要配套比较完善,基础设施比较成熟的区域。

文章来源: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融媒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视融媒时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