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融媒新闻 > 艺术名家
投稿

合肥庐江一对农民夫妻帮扶家乡贫困学子 成立助学金

2015-01-26 10:47:39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 责任编辑:风中的自由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农民出身的朱旭春夫妇,读书不多,但二人却深知读书重要,知识无价。当发现家乡很多贫困家庭的孩子面临学费难题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掏腰包捐学,还成立了以丈夫名字命名的助学基金,持续帮助和鼓励更多孩子好好读书。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庐江县泥河镇,在当地传为佳话。

  新年伊始24名贫困学子获助学金

 

  1月16日,阳光很好,24名困难学生与朱旭春夫妇面对面坐在一起,“泥河二中留守儿童之家”里格外温暖。这对爱心夫妇与孩子们一个个畅谈着,并拿自己的经历鼓励着他们。

  1万元助学金与24份学习用品被分派到24人的手中。“没想到我们这些苦命的孩子竟受到朱叔叔和张阿姨的关爱,谢谢你们。”在接到朱旭春先生递过来的助学金和学习用品时,泥河二中的学生小许眼含激动的泪花说道。

  农村夫妇出资捐学震动十里八乡

  朱旭春夫妇出资捐学的事在当地迅速传开,成为众人热议的话题。乡亲们之所以如此关注,除了被他们的爱心感动之外,更多的是因为朱旭春夫妇二人的农民身份。

  泥河二中一位老师的话,足以代表乡亲们的心里话,“真没想到,出这么多钱帮助孩子的竟然是一对农民夫妻,这觉悟和境界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这位老师说,经过学校老师之间的互传,这件事已经传到隔壁其他乡镇了。

  捐学想法源于一次初中同学聚会

  为何会想到捐资助学?朱旭春说,故事要从不久前的一次同学聚会开始。朱旭春与妻子是初中同学,二人一起参加了聚会,碰到很多老熟人。

  “他们中有人在老家当老师,当时听他们说,我们泥河二中有不少学生家庭非常贫困。”老同学的话,夫妻俩都记在了心里,但是各自都没有说开。

  “一开始我们俩谁也没开口,等我先提捐款这个事时,她说其实她也早有这个想法了。”朱旭春说,他们当即决定先拿出1万多块,解决一部分孩子的实际困难。

  回想当年好心人也是苦孩子出身

  朱旭春夫妻俩现在都在合肥打拼。2007年开始做建材生意。“我们现在日子一天一天好了,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是觉得要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何况这些孩子都是我们自己家乡的孩子。”朱旭春说。

  实际上,朱旭春儿时也是个苦孩子,曾经因为经济原因放弃继续求学。“父母是普通的农民,兄弟姐妹多,家庭经济一度捉襟见肘。”朱旭春说,上高中时,父亲经常四处借钱交学费。生活上,也是饥一顿饱一餐。

  1997年,朱旭春参加了高考。“考试成绩没有达到本科线,虽然当时很想去读大学,但是考虑到家庭状况,最后我没有去复读,而是直接上了合肥一所高中专。”谈起这段往事,朱旭春依然充满了遗憾。

  也就是从那时起,朱旭春就暗下决心:有朝一日,会为那些困难优秀学生做点事。

  奋力打拼靠勤劳双手发家致富

  高中专毕业后,朱旭春就留在了合肥,“那时候我和老婆就一起留在合肥打拼。”刚在合肥落脚的两人先是找到了一个建筑行业打工。这一干就是7年,积累了一点存款的夫妻俩,对这个行业也有所了解,于是开始创业自己干。

  因为吃苦耐劳、诚实守信,朱旭春的事业越做越好,如今也算得上是小康之家。

  虽然没有考上大学成为朱旭春的遗憾,但是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今天的这一切,朱旭春也心怀感激。“我希望这些孩子能通过学习改变他们的命运,但是我想即便是没能考上好的大学也不要气馁,通过自己的努力依然能得到回报。”

  爱心继续成立助学基金持续帮扶

  自己的生活好了,夫妻俩没有忘记曾经的苦难,偶尔在新闻上看到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和事,他们也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一些陌生人。出于对家乡的眷恋,让他们这次选择了帮助自己家乡的孩子们。

  “其实我觉得做这些真的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都是尽力而为,也没有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实在的朱旭春说出非常实在的话。朱旭春说,他和妻子商量后决定,要尽可能多帮助一些孩子,这次捐助不是终点。

  “这只是一个开头,我和老婆商量好成立一个助学基金。”朱旭春表示,名字就选定为“旭春励志助学基金”,以后每年都要来学校帮助困难学生。

  -反响

  学校:他们的爱心激励了我们

  “一对农村家庭走出的夫妇,能这样做真的是不容易,这件事情对我们学校全体教职人员的触动也很大,感谢他们的爱心。”泥河二中校长张庆伍说,在校生很大一部分家庭都很困难,家境稍微好一些的学生不是去镇上上学,就是去县里上学,更好的都去了合肥,留下来的都是条件很困难的。

  教育局:他们是庐江的好儿女

  1月20日上午,记者联系了庐江县教育部门袁翼主任。“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饮水思源,自己生活好了还能回来为家乡做贡献,他们是好榜样。”袁翼如此评价道。

  “在庐江,衣锦还乡帮助老乡的事例很多。”袁翼介绍,四年前就有庐江县的一个老乡在外打拼多年,回来后捐助了一些贫困孩子,当时他捐款30多万元,并且建立了一个基金帮助到很多孩子。

  袁翼说,这样的好人好事不断在庐江涌现,教育部门也很感动、很感谢,同时更为拥有这样的乡亲而自豪。

  -对话

  一对农民夫妻能拿出这么多钱捐给学生,这让人觉得感动又不免有些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他们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昨天下午,记者辗转找到了朱旭春。

  虽然人还在外地,但是电话中,他却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在记者的一再努力下,朱旭春才慢慢聊起捐款的事。“这样的小事情不值得被你们报道的。”朱旭春一再强调,自己就是真心想帮帮这些孩子,并不是图其他,怕别人误会。

  -及时语

  盯住他们我们就不会迷失

  一份助学金蕴含多少人世的功德,没有人能说得清。对于一位贫寒学子来说,也许因为它,命运得以良性改变,那么,笔者在此谈钱就太渺小了,因为钱有时候并不代表钱本身,如果它被善良所推动的话。

  善良的农民夫妇朱旭春、张庆芳令人敬佩。像他们一样准备用善良影响周边的人很多,笔者视他们为这个世界的背景,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靠山。不同的是,这样的背景或靠山,无须我们寻求关系或投资感情,因为他们的善良是接近“无情”的,因此也是不讲究“关系”的,这与我们通常说的人间大爱是一样的,那都是牢固稳定的存在,没有“情”的伸缩与波动,它就没有那世俗的尺度。所以,当它用金钱的形式表现出来时,无论是助学金或其他什么,不仅安慰了直接受益者,也安慰了我们这些貌似“不搭界”的陌生人。

  所以,对农民夫妇朱旭春、张庆芳的感谢,就不再局限于少数人,因为他们以及一切类似他们的人,是我们的背景和靠山。他们这些人所拥有并表现的善良与爱意,应该是世间一切关系的起点与终点。在这起点与终点之间,有情的弥漫,也有金钱闪烁,但不值得过于注重和赞美,因为那只是衍生品、附属品,没有善良与爱意做背景,那都是虚无。

  所以,这份助学金显得沉甸甸的,我们应该像那些受助的学子一样,珍惜它,并进而珍惜那些付出它的人们。在这个世界上,他们是如此的宝贵,根本不能用钱之多少来衡量。因为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变幻,他们都不变,盯住了他们,我们就不会迷失。作为背景和靠山,他们在吸引、感召我们的时候,或许,也会将我们潜移默化,成为这个世界的厚实背景与坚强靠山。这也是他们的重大意义所在。

文章来源:中安在线 责任编辑:风中的自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融媒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视融媒时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