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国内新闻
投稿

“丝路百城传”之《临清传》多语种文版发布

2021-11-13 17:51:31 来源:中视融媒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本栏目 张瑞江 讯】11月11日, 中国作家走进运河临清记录小康历程文学实践活动暨乡村振兴主题文学创作推进会、“丝路百城传”之《临清传:大运河文化的支点》多语种发布会暨作品研讨会在临清召开。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丝路百城传”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陆彩荣,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分别发表了视频致辞;“丝路百城传”编委兼山东卷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以及《临清传》作者王树理出席会议。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丝路百城传”编委会常务副主任陆彩荣视频致辞

陆彩荣在致辞中表示,临清作为古代大运河的重要节点、今日中欧班列的重要起点,以及连接内陆和青岛港的重要枢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丝路名城。得益于连接南北、交通中外的独特区位优势,早年的临清被誉为“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形成了繁盛的商业经济,也孕育了深厚的历史文化。特别感谢王树理先生为我们创作了一部精彩的《临清传》,该书是“丝路百城传”首批策划出版也是首批翻译成英、俄文出版的重点作品之一。相信所有想读懂临清、读懂大运河的读者朋友,都可以从书中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和丰富的知识熏陶。

“丝路百城传”编委兼山东卷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张炜

作为“丝路百城传·山东卷”顾问,张炜为《临清传》的作者遴选、出版面世做了大量工作。他表示,大运河凝结了中华民族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中国智慧,为沿岸的城市带来了丰富的漕运文化、商业文化、民俗文化,王树理的《临清传》,串起了临清的历史、现在和未来,让人们重新认识临清,认识运河,认识中国。优秀的作家,都会摸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这条路,直接通向广大的人群,通向深微的人心,通向对时代和生活第一手的、独特的感受和认识,也通向自身的开阔、充实和丰富。

新星出版社社长马汝军视频致辞

马汝军表示尽管因为疫情原因只能通过网络参加活动,但第一次为“丝路百城传”一座城市召开多语种文版发布会,非常有意义!临清虽然城市规模小,但是一座日新月异的智造名城、一座货通天下的机遇之城,东倚齐鲁大地,西接太行晋水,北连京津燕赵,南望中原腹地;还是一座生态宜居的绿色之城……这些形成了临清独特的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在临清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指导下,《临清传》已被翻译成英文和俄文出版。期待这部作品成为讲好临清故事、展现临清风貌的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

《临清传》作者王树理

王树理讲述了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史料选取的原则,既写临清的史上辉煌,也不讳言临清多“响马”等历史旧事,写临清的风土人情、古迹遗址、多样文化的交汇和变迁发展,更重点写大运河之于临清的意义和影响。大运河沿岸相继催生了以孔孟之道为宗的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京畿文化、吴越文化……这些文化又与草原文化、茶马文化、民族宗教文化紧密相连。大运河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承担了沟通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职责。《临清传》 力争拓宽临清文化的视域,在更具体更细节的层面上展示运河文化的底蕴,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山东省作协党组书记姬德君,山东省作协副主席刘玉栋,中共聊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赵昌军,中共临清市委副书记、市长祁学兰,中共临清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孟永超以及来自中国作家协会、山东省作家协会的五十余位作家。

祁学兰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中国作家走进运河临清记录小康历程文学活动暨‘丝路百城传’之《临清传》多语种发布会”表示衷心祝贺。临清市是中国运河名城、中国楹联文化城市、中国京剧艺术之乡、轴承之乡,博大精深、灿烂辉煌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临清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现在更当在赓续传统的前提下创新奋发,再创辉煌。也希望作家们走进文化临清、生态临清,感受临清的文化底蕴,感受运河边的自然乐趣,感受临清人民建设生态美丽家园的艰辛与成就,为临清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

孟永超表示,“丝路百城传”之《临清传》多语种的出版,凝聚了多方心血,离不开各界的鼎力支持,是对运河名城临清的认可和鼓励。他表示,借《临清传》多语种出版、大运河申遗成功之机,期待大家一起共同努力,使曾经有着辉煌历史的临清再次发挥重要作用;也期待着能有更多有关临清的精品佳作和标志性成果问世,助力临清未来的荣耀与辉煌。

众多作家评论家对《临清传》给出高度评价。山东散文学会副会长、知名作家李木生认为,王树理站在历史的高度,从运河在秦汉隋唐以至元明的历史变迁,条分缕析运河的来龙去脉,并细述了运河文化在临清留下的烙印与临清在整个大运河文化当中的重要作用,给了临清一个分量极重的准确定位。除此,《临清传》还以其文学元素中的历史厚度与民间立场而独具风采,它不仅是一个民族命运的缩影,也展现了生动而真实的历史,甚至可以成为人们回归与追寻的精神家园。

 
文章来源:中视融媒时报 责任编辑:编辑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融媒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视融媒时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