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融媒文化 > 文化快讯
投稿

中华爱心书画研究院张范义院长拜访冯增木先生

2023-03-11 09:26:53 来源:中视融媒时报 作者: 责任编辑:编辑部 点击图片浏览下一页

 

 

 

(转载:汶水独笔)阳春三月,春风和煦。3月7日,我有幸随中华爱心书画研究院张范义院长去泉城拜访了冯增木先生。冯先生是“工艺美术大师”,著名国画家,画鱼专家。他数十年如一日,带着浓郁的“鱼乐”情结,畅游在鱼的世界里,“厚德千秋不泯灭,丹青悠长乐无涯”,深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堪称大师者,既是术业专攻的佼佼者,更是常怀惠己及人之心。说实在的,我一个平民百姓,能见到艺术大师,心情是忐忑的,不知道见到大师时会有多么尴尬。因为激动,我们早早的就来到了先生的画室“知鱼轩”等候了。先生来了,他步履稳健,春风满面,远远地就与我们打招呼,走近了,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和蔼、儒雅的男士,戴一副金丝边眼镜,笑容可掬,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他热情地把我们引进画室,让工作人员沏上茶,和我们亲切交谈起来,这让我紧张的心情瞬间舒展下来。

 

 

先生平易近人。先生与张院长是同乡,交谈间,无不透露着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山村溪水应如旧,片片浮云处处诗”,先生问候家乡的父老乡亲,祝愿他们幸福快乐。先生幽默诙谐,谈吐文雅,气质不凡,极具亲和力。我默默地听着,渐渐地仿佛融进了他们的交谈中。先生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终生难忘。

 

 

先生博学多才。交谈中,我了解了先生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不仅开创了水墨画鱼之先河,将鱼类题材国画创作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而且作为工艺美术大师,他研究书画装裱工艺多年,从事书画装裱和装裱理论研究工作近五十年,总结、升华专业经验,陆续出版了《书画装裱浅说》等名著,畅销海内外,一些成果客观上弥补了书画装裱在技法、理论和历史等方面的研究空白,在业界影响甚远。

 

 

先生技艺精湛。先生画室内,自然挂满了作品。这些作品渗透着先生对艺术的深刻认知和感悟,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万物皆灵性,鱼水同欢乐。先生的水墨鱼用线讲究,颇具美感和表现力,朴素而灵活,注重鱼类总体形象的生动、准确、洗练、传神。先生以笔抒情,以画传意,充分体现了“鱼水同欢乐,天地共长春”的喜庆寓意,给人们呈现了幅幅艺术精品。

 

 

先生诲人不倦。我自然不会放过请先生指教的机会。我拿出我的拙作,让先生指教。先生仔细察看了我的画,从构图到笔墨不厌其烦地给我指导。先生肯定了我画的书写性,建议我在书画时注意工具的使用;同时指出,在墨法上要讲究浓、淡、干、湿,注意线条的变化;与大师相会,不仅是一场对话、一次交流,更让我上了一堂弥足珍贵的书画课,使我受益匪浅。

 

 

 

先生德高望重。在我们交谈之间,有几位书画爱好者来请先生指教。有一位大姐,已过花甲之年,仍在孜孜以求,一丝不苟地学习;先生展开她的习作,一幅幅地指导;有一位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看样早已学业有成的画家,仍虚心向先生请教……可见先生多么德高望重!真是:宽容大度事人生,海阔天高任纵横。心胸怀抱星月日,德高望重傲苍穹。

 

 

 

半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与大师同框,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耀。聆听先生的教诲,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大师,但大师那高大伟岸的身影却深深地留在了我的脑海里。他触摸过的我的画作余温犹在。与大师牵手,我不禁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之下,悄悄地,先生浓郁的艺术甘霖已浸透了我艺术的田地。这正是:

气贯画苑诗长吟,

情系艺海鱼尽游。

云卷云舒日月明,

泉城相识情长留。

 

文章来源:中视融媒时报 责任编辑:编辑部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融媒时报”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和程序等作品,版权均属安徽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不良信息举报信箱 新闻热线: 技术服务: 网上投稿
关于本站 | 广告服务 | 免责申明 | 招聘信息 | 联系我们
中视融媒时报 版权所有 Copyright(C)